BY PHILIP

《黑豹》:從虛構國家走入真實歷史的完美英雄標記

用充滿生命力的畫面,訴說政治意圖強烈的訊息,漫威最新獨立英雄電影《黑豹》從未忘記自己做為先行者的使命,反而強化加倍自己的指標性,成就了一部慷慨激昂、兼具場面與教育意義的獨特作品。做為漫威電影宇宙第一部由黑人英雄擔任主角的超級英雄作品,《黑豹》讓觀眾看見同名角色的故事,以及瓦干達這個與世隔絕又高度先進的神秘國度。但瓦干達或許是虛構的國家,電影裡頭所描述的歷史與衝突卻再熟悉也不過,讓黑豹成為極少數從漫畫奇想中,走入現實困境的時代英雄。


延續《美國隊長 3》裡頭的故事,《黑豹》描述主角帝查拉在自己父親──瓦干達國王──去世之後,登基為王所面對的種種挑戰,不僅必須在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守護自己的人民,更要面對來自過往歷史的悲劇性影響。某種程度上來說,《黑豹》與導演萊恩庫格勒可以說是天作之合,同時結合首部作品《奧斯卡的一天》的政治意識與社會關懷,以及第二部電影《金牌拳手》的熱血動作(和對身分與認同的追尋),打造出一部即便在日漸作者論的漫威宇宙中,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電影。


《黑豹》:從虛構國家走入真實歷史的完美英雄標記


從開場動畫與歷史概述開始,《黑豹》便開宗明義地表明,這是一部高度政治化的(超級英雄)電影,對抗的並非漫威傳統的外星人入侵或尖端科技,而是根本的種族問題和殖民論述。在庫格勒與喬羅伯特柯爾(過去代表作是《美國犯罪故事》第一季,講的不是別的正是種族)的故事,以及庫格勒的鏡頭裡,無論是虛構國家瓦干達那生命力旺盛並色彩強烈,與非洲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美術設計、漂浮在故事背後的殖民主義鬼魂(從數百年來非洲人的命運,到瓦干達選擇孤立主義的原因),再到反派的經歷與動機,每個環節皆讓本片是近年來最「黑」的商業鉅片,就個別環節來說皆有可觀,合在一起又與主題密切相關,將電影往上拉抬了一個層次。


拿反派艾瑞克齊爾蒙格來說,純就行為來說似乎與過往漫威另一位經典反派沒有太大差別,但當將其動機放在整部電影的脈絡下檢視,卻讓齊爾蒙格瞬間成為漫威至今最好的敵人,加上麥可 B 喬丹著魔一般狂放的演出,在電影最後甚至顯得有些催淚。對政治的敏感度也造就出商業片罕見的黃金女性陣容,從露琵塔尼詠歐熱情善良的間諜兼曖昧對象,戴娜葛里拉堅毅剽悍的禁衛軍隊長,到萊提蒂婭萊特自信且聰明伶俐的科學家,比起男性可說是絲毫不占下風,不純粹是無性別的存在,更像是以女性獨特的姿態,演出女性英雄獨樹一格的神采。而比起實際拍攝角色互毆,庫格勒的重心則是集中在各種儀式、文化、傳統和場域上頭,整個登基過程前後便是這份關注轉換為實際魅力的絕佳範例。


不過或許也是這種「時代英雄」大過「超級英雄」的訴求,讓《黑豹》不僅不太像一部漫威電影,甚至不太像是一位超級英雄電影。沒錯,本片該有的視覺奇觀與起源故事一樣不缺,瓦干達的設計壯觀獨特,一場諜報任務頗有向詹姆士龐德致敬的企圖,接續的飛車追逐則有鮮明角色、有高難度動作,有笑點和險境,可說是全片純就感官刺激而言的高潮。但在這之外,本片在平衡搞笑和政治宣述上偶爾顯得彆扭,庫格勒處理片尾高潮對決也略略讓人感覺有些難以滿足(特別是考慮到兩場肉搏戰的狠勁,以及《金牌拳手》片尾的高潮迭起)。此外,即便查德維克博斯曼的演技實力有目共睹,但他所扮演的黑豹偶爾會落入蝙蝠俠之於《黑暗騎士》的陷阱:更像是傳聲筒與導遊,而非真正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角色,襯托出周圍每位演員的好,自己卻顯得中規中矩了些,不知該說是首次獨挑大樑有些膽怯,還是角色更適合與其他英雄共同演出?


如果你(妳)進戲院,期待的是《復仇者聯盟》的伶牙俐齒,《星際異攻隊》與《雷神索爾 3》的惡趣味,甚至(這點必須誠實聲明)《美國隊長2》的凌厲武打,則觀看《黑豹》很難不讓人感到錯愕甚至微微失望;但同時,如果你認為超級英雄電影只能娛樂,漫威電影都是工廠模組化生產產物,甚至在無謂的 DC 或漫威之爭中,認為 DC 才是那個嚴肅寫實的一方,則《黑豹》不僅粉碎了刻板印象,甚至也再度拓展了對超級英雄類型的想像與期待。如果說回朔到過去《黑暗騎士》中所述,英雄需要成為象徵意義,則在 2018 年,恐怕沒有比《黑豹》更完美、更屬於這個時代的英雄標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