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小易


《厭世媽咪日記》:平凡溫馨故事的後青春期啟示

由《鴻孕當頭》製作班底,導演傑森瑞特曼與編劇迪亞布羅柯蒂再次攜手合作,找來文武戲都令人印象深刻的影后莎莉賽隆監製且主演的《厭世媽咪日記》,適逢母親節,透過這部主打母職(Motherhood)的電影,為每年一成不變的家族聚餐開拓不同的歡慶選擇。

看過預告的觀眾應該訝異於莎莉賽隆為這部電影做出的犧牲;若沒看過預告,對她印象還停留在《瘋狂麥斯:憤怒道》裡的強悍光頭指揮官或《極凍之城》中的超殺特務的話,在看到預告的瞬間大概會想問這位憔悴的大媽是誰?除了莎莉賽隆的百變造型帶有極高的話題性,預告中以詼諧方式忠實呈現育嬰過程讓母親崩潰的每個瞬間,則引來有相同經驗的爸爸媽媽們的共鳴。然而,對導演前作《鴻孕當頭》與《型男飛行日記》十分有感的資深影迷們,可能會猜到故事絕對不只是描繪一個母親如何在褓姆的協助下走過育嬰地獄這麼簡單。

《厭世媽咪日記》:平凡溫馨故事的後青春期啟示

《厭世媽咪日記》的故事架構十分簡單,前 30 分鐘的情節大綱幾乎已在預告說盡。由莎莉賽隆飾演與丈夫關係良好的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瑪洛,在平日一打二(就讀小學低年級的女兒與正要進入小學的兒子)的混亂生活中,還要迎來第三個孩子與可預期的崩潰未來。連續的生產和育兒地獄,讓她已經淪為社會刻板印象下那個沒有女性魅力、只為家庭存在但卻老是在家務上左支右絀的母親。反觀較為富有的哥哥的華裔妻子, 依然可以在孩子年紀漸長之後,借助傭人的支持又回復原本性感自信的模樣。

於是,哥哥嫂嫂在作為過來人的擔憂之下,推薦了一名夜間鐘點媬姆給瑪洛。瑪洛原本無法接受家中出現一個自由進出的陌生人,但在經歷三女兒出世後的極度失序,她終於撥電話給這位名為塔莉(正是英文片名的 Tully)的褓姆,並發現這位褓姆不只照顧嬰兒,更透過各種貼心舉動(從幫忙整理房子到烤小蛋糕)讓瑪洛的人生開始重回穩定,同時瑪洛也在過程中逐步成為她自己所期待的母親樣貌。然而,就在瑪洛完全放心依賴塔莉之際,塔莉幾度打破褓姆角色更深入瑪洛內心與人生的行為,卻讓人越來越不確定這是塔莉幫助瑪洛的方式,抑或她別有所圖?導演究竟想要在這樣平凡溫馨的故事背後給觀眾什麼樣的啟示?

筆者有幸於舊金山國際電影節(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期間,參與了由莎莉賽隆與導演瑞特曼親自出席的特映場次,不但搶先欣賞了這部電影,更透過兩人與主持人之間的對談,更為深入《厭世媽咪日記》試圖碰觸的後青春期議題,以及導演獨特的創作視野。關於母職的辯證,是否依然要回歸到「母親」本身?莎莉賽隆一直強調她對於瑪洛這個角色,或是說整部電影的理解與其說是探討母職,不如說是這個角色到了人生的某個里程,終究要挪移出一些空間才可以繼續步向下一頁,就像是她與導演早期合作的另一部電影《青少年》探討主題的延續。

導演在映後座談時也提到,如果《鴻孕當頭》的朱諾是被迫快速成長的角色,那《厭世媽咪日記》裡始終不願意真正長大的瑪洛,在經歷這段三女兒出世後和塔莉交會的過程,才真正蛻變為一個成人。唯有帶著這層詮釋,當塔莉出現的意圖與真實身份在電影最後被揭露時,觀眾如我才會對於瑪洛的母親形象產生既憐愛又敬佩的深刻情緒。即便「母親」這個角色與我現階段的人生狀態相距甚遠,我也透過凝視瑪洛和塔莉(甚至是那個溫柔卻總是玩著電動沒有想到要幫忙照顧孩子的丈夫),看到自己心裡拉扯著的少年/少女與成人。

電影最末,瑪洛最終看清楚了長久以來壓抑的水底夢境裡,在遠方自在漫游的身影正是年少的自己,那童話美人魚般優美的身姿。此時,真正的水底情深是願意去擁抱自己,接受長大不等於強悍完美面面俱到。這樣的瑪洛或許再不需要塔莉的協助,更甚者她終於知道,傳達及付出愛的更直接方式還包含了擁抱你身邊最親近的人。這樣簡單的道理不是透過老生常談的台詞訴說,而是藉由導演獨特的影像技巧表達,讓《厭世媽咪日記》從探討母職出發,也給予觀眾更多投射與反思的空間,關於成人或成熟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