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勞勃辛密克斯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 Disney+ 獨家電影《木偶奇遇記》,是迪士尼又一部的動畫真人版作品。
而《木偶奇遇記》也跟先前大多數同類作品類似,雖然試圖在一些細節裡添加屬於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及新意,但又不敢偏離原版情節太遠,最後總讓人覺得有些不上不下,除了商業價值以外,好像也無法彰顯出就是非重拍不可的必要。
從劇情來看,《木偶奇遇記》除了添加兩個過去沒有的新角色以外,同時也在一些地方,為嚴重缺乏細節的原版動畫補上一點內容,使故事因此變得稍微自然了些。
舉例來說,像是湯姆漢克斯製作皮諾丘的動機與他許下願望的緣由,便比全無交待的原版動畫要來得清晰許多,至於舊版那個皮諾丘才剛活過來的隔日,便被他叫去學校上課的不合理安排,也在新版中透過他們相處一段時日的新增情節,因此變得較具說服力,同時也讓角色間的情感因此沒那麼一廂情願。
但除了這些部分以外,真人版《木偶奇遇記》最奇妙的改動,其實還是在於皮諾丘這名主角的塑造上頭。
這個版本的皮諾丘,是個比動畫版還要乖巧與謹慎的孩子。原版中那個由於說謊而導致鼻子變長的經典橋段,在新版裡變成了刻意為之,以便取得鑰匙的機智反應,彷彿是在暗示謊言未必全然不好,有時善意的謊言依舊有其必要性的人生觀點。
至於舊版皮諾丘老是受到誘惑而步入危機的情節,在新版裡也被賦予了各式各樣的原因,才使他誤入歧途。其中包括了彷彿種族或階級歧視隱喻,被老師趕出學校的橋段,又或者是受迫於成人與同齡孩子的壓力慫恿,這才在難以拒絕的情況下步入險境等等。
這樣的安排,加上無法真正甩開原版包袱的典型迪士尼作風,則讓《木偶奇遇記》成為了一部比原版還更要求道德高度的作品。像是在動畫裡,只有縱情玩樂的孩子才會慢慢變成驢子,但在新版中,就算你仍盡力維持乖巧,但只要與壞孩子待在一起,便有可能遭遇到相同下場。
也因為如此,使《木偶奇遇記》就這麼成為了一部內在矛盾的電影。雖然除了上面提及的部份外,本片也增添了明顯針對成人觀眾,比較現代化一些的諷刺笑點,但這些細節上的更動,全在故事保守的主線幾乎毫無變動的情況下,使其無法發揮足夠作用,甚至還帶來了一點相互牴觸的效果,就這麼在現代與傳統觀點的拉扯間顯得進退失據。
此外,也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取消上映、改為讓本片直接登上串流平台之故,使得《木偶奇遇記》在畫面表現上,也還是少了一點大銀幕才有的夢幻質地,感覺就像是品質精美的電視電影,終究還是與電影有著一點難以言喻,說穿了可能就是與製作成本有關的差距。
在此同時,勞勃辛密克斯也並未為本片帶來視覺上的有趣驚喜,不管是畫面構圖、運鏡或剪輯,都只給人一種平舖直敘的感覺,甚至就連湯姆漢克斯的演出,比起過往也有著明顯落差,感覺起來就像是兒童節目中的典型短劇表演,幾乎沒有任何驚喜與個性可言。
如果要說本片最讓迪士尼支持者驚喜的地方,恐怕還是在於開頭那些集結了迪士尼與皮克斯經典角色的眾多咕咕鐘設計,讓人覺得若是他們真推出相同的商品,勢必能賺到一個盆滿缽滿的程度。
不過也因為這樣,當我們看到後來湯姆漢克斯把所有咕咕鐘賣掉,竟然只換到一艘大概只比他在《浩劫重生》裡帶著威爾森出海求救還要再好那麼一丁點的小船時,也還是不禁會對《木偶奇遇記》裡的金錢價值深感困惑,正如同反派大費周章蓋了一座名為「歡樂島」的主題樂園,竟然只是為了要賣掉那些變成驢子的壞小孩這點,也同樣讓人困惑於這個驢子生意是否真那麼有賺頭一樣。
因此,本片最為主要的真正優點,肯定當屬那個與原版不太一樣的結局安排,透過讓皮諾丘不必在外觀上非得變成人類,也同樣可以被視為一個真正的小男孩這點,與前面皮諾丘被老師趕出學校的社會歧視隱喻,就這麼帶來了整部電影邏輯最為一致的呼應之處,最後則告訴觀眾,其實我們並不是非得變成某種既定的模樣,才能得到從此幸福快樂的結局。
像是這樣的安排,或許則正是這部真人版《木偶奇遇記》最大的價值所在吧。
熱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