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PHILIP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年少時代》導演李察林克雷特新作《老爸出任務》描述三名過往一同打過越戰的退伍老兵,多年後因其中一位喪子而重聚首,一面陪著老友送兒子最後一程,一面追憶荒唐過去與當下出乎意料的人生。電影拍得自然節制、帶有一絲悲傷,三位主角皆有不錯的演出。若偏好成熟帶有喜劇成份的劇情小品,它會是不錯的選擇。
台灣看過哈爾阿什貝 1973 年經典名作《最後行動》的觀眾恐怕不多,它講的是兩名海軍軍官押送一名年輕的水手前往服刑,過程中所經歷的種種反思;而《老爸出任務》則沿用其基本設定,將時間移動到服刑結束後的數十年,角色名字也有更動。後者做為前者的精神續集,兩部電影間那悲傷、迷惑、在笑鬧中悵然若失的調性相當一致。從《年少輕狂》到《愛在……》三部曲,編劇兼導演李察林克雷特向來擅長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反思,在各種喧囂裡襯托出對於時光流逝的渾然未覺或感慨萬千,此般風格用在《老爸出任務》上頭,讓故事核心的愛國主義、個人義務、遲暮人生、罪惡感悔恨與救贖等沉重議題直接且動人,也讓一段三人在車內回味過往荒唐的橋段莫名地溫暖深刻。
三位主角演員也為電影增色不少。布萊恩克雷斯頓或許不是傑克尼克遜(《最後行動》是尼克遜全盛時期最好的演出之一),但在粗野和失落間的切換也游刃有餘,往往是電影最有活力的部分;勞倫斯費許朋賦予角色必要的威嚴,但需要搞笑或溫暖時一樣有亮眼的爆發力;近年轉走劇情路線的史提夫卡爾則善用自己內斂純樸的形象,精彩詮釋一個心碎無助的平凡父親,交出全片最讓人回味的演出。多數時候,林克雷特在拍攝上選擇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簡單的構圖、不疾不徐的步調、搭配葛拉罕雷諾動聽的配樂,用低調有品味的方式,陪著三位朋友一同走最後一段路,直到突如其來又極恰到好處的結局。
不過,林克雷特相對直白的執導風格,以及電影在喜劇與劇情之間的擺盪,兩者搭配起來並不總是那麼天衣無縫,不時讓人在喜劇片段不知是否該放聲大笑,或劇情橋段感動之餘又有些搔不到癢處,平鋪直述同時少了點後座力。另外,電影無論拍攝或故事皆是相對老派,加上超過兩個小時的片長,偶爾不免有些顯得原地打轉(一段意料之外的插曲雖令人莞爾,事後回想卻絲毫無助於故事),讓這雖然是段節制有品味的旅程,卻不見得總是能引人入勝。
林克雷特一直是名勇於挑戰不同類型、不同題材,在商業與藝術小品間徘徊的導演。本片或許無法達到《最後行動》的高度,至少在笑聲與反思的比例上仍有相當水準。《老爸出任務》聽起來像是某部胡鬧熟齡家庭喜劇的片名,但這裡頭雖角色是熟齡、過程有胡鬧有喜劇,結果卻絕不只是這樣而已。
熱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