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ony

《完美社區謀殺案》:復古規矩的完美議題大熔爐

由喬治克隆尼執導的《完美社區謀殺案》,是一部擱置多年才終完成的計畫。早已完成的劇本,在 2005 年對外宣布將由喬治克隆尼執導,克隆尼更興奮表示與柯恩兄弟合作黑色喜劇的欣喜。沒想到,這一等卻經過 10年,才於 2016年 10 月正式開機,原本有意參與出演的伍迪哈里遜,卻因時程安排退出電影,該片最終由麥特戴蒙、茱莉安摩爾、奧斯卡伊薩克等人主演,電影亦在第 74 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正式亮相首映。

《完美社區謀殺案》將背景設置於 1950 年代的「完美社區」,稱其擁有完美秩序、健全教育,是大美國白人中心的最好典範。故事以兩條支線作為前進,一是敘述黑人家庭進入白人社區居住,卻遭來居民間的閒言閒語,在杜絕往來之下,更如同《逃出絕命鎮》進行種族驅趕之為,而社區中僅只有洛基家庭的小兒子願意和其兒子玩耍;二則講述居住在社區的洛基先生(麥特戴蒙 飾),一家人卻在半夜遭闖空門,意外下導致太太(茱莉安摩爾 飾,同時飾演小姨子一角)過世,但小兒子卻目睹一切過程,當他欲說真相之時,卻剝繭出兇手、父親和小姨子彼此盤算的險惡大計。當「完美社區」看似完美無缺,卻在人性的自私謊言中,一步步腐蝕外在的虛假糖衣,顯露出最真實的人心勾鬥。

《完美社區謀殺案》:復古規矩的完美議題大熔爐

當黑人勇於為自己發聲、白人亦作出反抗,對比起 1950 年代下的群起躁動,《完美社區謀殺案》卻反其道而行。不再加強抗爭衝突,反利用「喧鬧」與「沉默」的對比,凸顯種族之別,進而揭開白皙皮膚下隱藏的大惡。以此故事中,在黑人闖入完美社區的支線上,影片將黑人包裝成沉默的存在,不作為、不反擊,讓觀者眼見所有躁動都由白人為始,究竟誰破壞了社區的「秩序」?誰調動該維護社區的警力?另一方面,一場黑吃黑的謀殺案,卻因錢財情愫勾動人心的險惡。當這一條支線全數由白人所為,不再有黑人介入,所謂「罪惡」更早拒於黑白之別。甚至當麥特派蒙在一條毫無警力的靜謐大道上,產生一場顯而易見的犯罪,對應另一邊有眾多警力與目擊者的躁動焚燒,電影的「喧鬧」與「沉默」相形成為一種社會反諷,也戳破一場以「白人烏托邦」之名,所偽善進行的種族驅趕。

可以說《完美社區謀殺案》是一次相當「復古」的組合,一方面電影將時間點擺至於 1950 年的大美國,是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興起的年代,面對白人至上,自稱「烏托邦」的不友善對待,多元人種所碰撞的火花,正顯示當下美國的真實現況。另一方面,這樣的「復古」也從故事結構和類型氛圍所組合而成,不難看出《完美社區謀殺案》沿襲當年柯恩兄弟初出茅廬的嘗試,據製片人稱,劇本亦是柯恩兄弟在 1986 年《血迷宮》上映後接續撰寫的。藉此在環環相扣的情節上,極為雷同《血迷宮》犯罪式的層層推進,帶一點驚悚懸疑,又潛藏人性間的勾心暗湧。

但更多的「復古」,卻是來自於喬治.克隆尼的喜好。或許作為導演的喬治.克隆尼並沒有獨特的作者風格,喜於行走在「規矩」之內,卻能在嘻笑中「嚴肅」點出美國環境變動。他與葛蘭.海斯洛夫(Grant Heslov)的長期合作,從《愛情達陣》和《大尋寶家》介於瘋狂喜劇和通俗劇的玩心,到《晚安,祝你好運》和《選戰風雲》的政治對壘題材,多部作品皆融合驚悚和喜劇的元素。而在《完美社區謀殺案》中,雖以柯恩兄弟為主本,但對黑白平權議題的著墨,甚至「復古」重回 1950 年代希區考克所拍攝系列的驚悚,配樂亞歷山大.戴斯培更運用大量跳點弦樂,拉出電影的緊張氛圍。從文本到影像,對應著美國的社會運動和電影發展,儘管「規矩」,卻也是喬治.克隆尼所設置的巧思。

只可惜柯恩兄弟擅長的冷幽默,並沒有在喬治克隆尼的保守執導下進而放大,甚至劇作上的古板規矩,擺至今時都有些不合時宜。縱然著墨於政治正確的種族議題,也藏有巧妙細節的設計,但兩條支線上過於斷裂,亦或刻意牽連——將「黑白融合」作為烏托邦的最終目的,在結果已知下的托盤而出,更讓該屬於電影的驚喜大打折扣。或許,《完美社區謀殺案》並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無可否認,它確實是一個完美議題的大熔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