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光下的秘密》:溫柔無聲的都市童話

故事充滿童趣,拍攝精采創新,美國獨立名導陶德海恩斯在《因為愛你》的成功之後,在題材上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用帶著新意的手法,改編《雨果的冒險》作者另一本童書《奇光下的秘密》,結果雖然時不時讓人意外,內容仍相當讓人讚嘆,也再次確立海恩斯在影壇的眼界與地位。

《奇光下的秘密》從兩段故事出發:七零年代的班意外喪母,一心想找出自己父親身分的他隻身來到紐約,按照母親所留下的遺物追尋父親的蹤跡;五十年前,聽障女孩蘿絲逃離冷漠而壓迫得家庭,試圖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自己的人生意義。兩段孤單且看似獨立的故事,卻因一個模型,以及一次紐約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展覽而有了交集。

《奇光下的秘密》:溫柔無聲的都市童話

一如先前的《雨果的冒險》,布萊恩塞爾茲尼克的作品(塞爾茲尼克是兩部電影的原著作者,並擔任本片改編的編劇工作)長於將現實出現的人物與事件(在不暴雷的情況下,本片的年代設定與電影本身結局的事件有著重大關連),融入簡樸但有機的冒險故事裡,營造出一種帶著童趣的驚奇。片中角色第一次抵達紐約的震撼、第一次看見博物館的欣喜若狂、身處藝術之中的不知所措,甚至只是有些瞎鬧的夜間博物館巡禮,無需多聲音或台詞,便能明確傳達電影核心的那份孤單與歸屬感,讓觀眾誠如電影所說,「抬頭仰望星空」。

而將本片的拍攝與《雨果的冒險》相比,也更能突顯出陶德海恩斯的實驗性與冒險精神。先前史柯西斯已經在《雨果的冒險》裡,運用上了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的 3D 電影技術(在筆者個人心中,《雨果的冒險》是二十一世紀最能掌握 3D 構圖的電影),去追尋那栩栩如生的電影夢,但相較於《奇光下的秘密》,該片魔幻但古典的核心,比起本片源自獨立電影的騷動靈魂是大異其趣。在同時有兩段敘事線可用的情況下,導演陶德海恩斯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展現其多年來絲毫未變的實驗性,裡頭七零年代的街景,搭配各種肌膚與臉部特寫,讓人想起新好萊塢的諸多傑作(特別是阿許比的首部電影《地主》),但畫面又延續與艾德拉克曼在《因為愛你》裡頭的光影,腦海不時出現文溫德斯的電影。二零年代的橋段更是精彩,默片設計讓卡特鮑威爾的音樂,以及蜜莉生西蒙強烈的表情,充滿了電影的靈魂,用默片的骨架拍出現代的味道,若可以單純一直看著西蒙在紐約街頭遊走,配上鮑威爾溫柔但勾魂的音樂,該是多麼讓人愉悅的一件事。

但實驗歸實驗,海恩斯也從未忽略塞爾茲尼克劇本裡頭的純真,兩者達成一種不穩定但奇特的平衡感,在電影最後謎底揭曉那一刻,搭配整個紐約的地景,開出美妙的花朵。不過不得不說,相比之下二零年代的段落明顯較七零年代來得出色,也更有讓人感動的情緒張力。這或許有部分是演員所導致(三位小童星皆表現不俗,但西蒙無論角色或詮釋,明顯又比奥克斯弗格雷來得亮眼),有部分也在於七零年代故事的熟悉感,但在現行的戲份分配下,還是讓人略感一絲遺憾。

但以一部童話故事來說,沒有人能夠否定本片的溫柔、纖細、讚嘆,以及那充滿好奇心與渴望的精神。故事該催淚動人的橋段一樣不缺,海恩斯的拍攝也是才華洋溢,就算兩者不能說是結合得天衣無縫,個別的優點加上互補激出的火花,也已經在娛樂性和個人手筆上做出平衡。「我們都活在溝渠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這句話本身已稱不上新鮮,但當風景如此美麗,觀眾又怎能不佇足?